1、卢乃静老师,一位热爱教育的青年教师,自1994年起担任低年级班主任,现任三年级班主任,荣获北京市第十四届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。她致力于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班主任,积极参加北师大的“学习与心理健康”课题组活动和研究生进修班,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,成功优化班级人际关系,构建了良好的班集体。
2、现任宣师一附小语文教师,小学高级职称,任宣武区小语学会会员,区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,区奥校作文班教练员。她曾荣获宣武区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,被评为宣武区“1—4—1”工程“希望之星”、“1—4—1”工程骨干教师。十几年来,她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,刻苦钻研。
3、北京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二小学,简称宣师二附小,坐落在广安门南,地理位置优越。其校址源于明末时期的宝应寺,历经文物修缮,如今展现出古建筑的庄重与宏大气势。经过精心的修复与维护,学校不仅保留了历史的韵味,更增添了现代的风采。

小学一二年级需要狠抓,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出现“三年级现象”,即成绩大幅下滑,这源于该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基础能力的关键期,若忽视能力培养,孩子难以适应高年级知识难度和思维方式的转变。
或许子阳就是笨小孩,但是我看到了他的进步,虽然是最后一名,但是跟倒数第二的差距越来越小,从30分缩短到20分就是进步,我感到骄傲。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天真快乐,而不是被成绩束缚,陷入被嘲笑的自卑。
关键要靠我们平时多下功夫,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;我们要在心里暗暗下决心,和别人一争高低;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不比别人差,我是最棒的┅┅”通过我的一席话,我发现全班三十几个小朋友鸦雀无声,一双双小眼睛亮亮的看着我,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声音。
有人说,阅读与其他兴趣爱好的区别,是长期与短期影响的差别。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。现实情况看,只要孩子养成一个终生的兴趣,不管是乐器、绘画、运动还是阅读,肯定都能滋养终生。因为这些爱好都能帮助人在波折重重的一生中排解郁闷,成为一种抒发心情的渠道。
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、密切配合,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。尤其是缺点多一点儿的孩子,家长更应注意和老师沟通。 沟通方法: 要尊重老师,才有效果(举身边的例子) 端正对老师总体的看法:不论你对老师怎么看,而是要考虑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。
这次第一次开家长会都能真心的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这个班级、对所有孩子的那份责任及良苦用心,老师总是很全面的总结孩子们的情况。不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,应该付出的更多。
1、给老师送礼≠特殊关照,甚至可能反噬孩子成长你可能听说过礼多人不怪的老话,但这个观念在教育场景里需要谨慎。从实际情况看,多数教师更看重家长是否配合教育工作,持续送礼物反而可能模糊教育重心。今年某市教师发展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,76%的中小学教师明确表示不会因礼物改变教育态度。
2、在教育领域,每位老师的态度和行为确实存在差异。一些老师可能对于任何形式的礼物都持有明确的拒绝态度,他们认为教师的职业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,不应受到物质利益的干扰。在这种情况下,试图通过送礼来获得特别关照,不仅不会奏效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
3、可能有人会有顾虑,其他家长都在给老师送礼,如果自己不送,老师可能会优先照顾送礼的孩子,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。但从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情况来看,家长的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。女儿上幼儿园期间,我们从来没有给幼儿园的老师送过任何形式的礼。但所有老师都很喜欢她,也从来没有给我们任何脸色看。
4、是的。真正有职业素养的老师,内心特别看不起送礼的家长,他们更加希望的是家长能管教好小孩,把心思放在学习上,少点调皮捣蛋就谢天谢地了。实际上,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需要受到尊重。老师也是这样的,老师不是受雇于学生家长的员工,也不是没有高人一等。家长应平等看待老师,给他们必要的尊重就好。
5、绝对不会因此置其他三四十个孩子不顾,重点关照你家一个独苗。老师最喜欢,最乐意相处的,还是那些品行优良,不惹事,又上进的孩子。老师最放心,最信任的,还是那些沟通愉快,能认真配合老师工作,积极督促孩子学习的家长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