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型电池”时代到来

多家头部企业围绕固态电池发布材料与整线方案 ,工程验证能力成为主线竞争点 。钠电 、氢电技术进入系统验证窗口,飞行平台成为高比能测试场景。

作者 | 唐植潇

第十七届中国世界 电池技术交流会/展览会(CIBF2025)近日举行。当前,新型电池体系进入制造验证与应用测试的交界期 ,不同技术路径在本届展会中同步释放阶段性信号 。

“新型电池”时代到来

据悉,展会规模较往年进一步扩大,覆盖固态电池、钠电、氢能 、智能制造等多个方向 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展示当前阶段性成果。制造路径、出海策略与标准体系成为本届展会的共同关注点。

展会现场,多家厂商展示了面向固态电池体系的正负极材料、电解液 、整线设备与封装工艺;部分设备企业首次提出“交钥匙 ”级整线方案,并已与客户启动验证流程 。
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接受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 ,当前行业处于“从实验室走向工程验证”的阶段 ,整线能力、制造系统集成、验证交付能力成为设备企业与材料企业关注的重点。他表示,行业在主流技术体系尚未完全收敛的背景下,对制造标准化 、本地化支持与海外适配能力的要求同步提升。

▌多家披露固态电池相关业务最新进展

在本届CIBF展会上 ,固态电池成为核心展示方向之一,涵盖材料创新 、电芯成组、装备交付与系统验证等层面,部分头部企业的中试方案已进入交付流程 。

在材料方面 ,恩捷股份发布纯度达99.9%的硫化锂、超细硫化物电解质粉体和高电导率膜材料,具备卷对卷连续制备能力 。

赣锋锂业展示其500Wh/kg级全固态电池产品,配套硫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 ,10Ah级样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,该公司计划年内向eVTOL企业交付验证样品。

国轩高科发布“金石电池”,能量密度300Wh/kg ,通过200℃热箱与针刺测试,首条0.2GWh中试线已贯通,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100%。

星源材质与中科深蓝联合推出“刚柔并济+原位固化 ”膜体系 ,在保持机械强度的同时提升柔性适配能力 ,目标能量密度可达700Wh/kg 。

在制造装备方面,先导智能展出其面向氧化物与硫化物体系的整线交钥匙方案,覆盖极片制造 、注液、干燥与封装工序。

“设备交付已不再是交出一套硬件 ,而是交付一条工程可验证、可复制的路径。”先导智能副总裁陈建新在接受《科创板日报》采访时表示,“近来 我们已有多套方案进入客户调试流程,验证重点包括材料适配 、自动化联调与环境控制 。”

在成组方案方面 ,宁德时代展出第三代凝聚态电池,采用高镍正极、硅基负极与复合电解质,目标适配智能电动车与飞行平台。

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向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 ,“近来 我们正与设备企业共建中试平台,进行一致性、电芯密封性与倍率性能的系统性验证,已有样品进入部分客户工况评估。 ”

贝特瑞研究院负责人李子坤也告诉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 ,公司在配套硅碳负极 、电解液与壳体封装方面已完成若干组合适配,“我们的策略是推进结构协同,而不仅是单一材料投入 。”
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 ,尽管固态技术体系尚处于多路线并行状态 ,制造端工程化路径已开始显现。“从设备能力到客户交付逻辑,正在形成可衡量的验证标准与系统协同节点。”

▌多家企业展示应用于低空经济场景的动力电池方案

展会期间,多家企业展示了面向低空经济场景的动力电池方案 ,涵盖城市空中交通、工业无人机、载人飞行器等应用方向,产品普遍强调轻量化设计 、倍率输出与冗余安全体系 。

在飞行平台成为新场景的同时,企业也将其视为验证高能量密度与系统安全性的关键接口。

欣旺达推出“欣・云霄2.0 ”航空动力电池 ,聚焦飞行冗余电压平台与结构安全,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;亿纬锂能(维权)展出飞行器电池系列产品,面向无人机与物流平台 ,支持高倍率、宽温工作与一致性控制。

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,“飞行平台对电池系统的散热路径、电压冗余和寿命一致性要求显著高于乘用车,公司正与客户围绕适配模型与平台验证逻辑开展联合工作 。 ”

“eVTOL 、高比能动力平台以及低温场景是固态体系的早期落地窗口 ,我们强调材料与结构的协同适配 。”贝特瑞研究院负责人李子坤在接受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鹏辉能源发布Sky系列无人机电池,质量能量密度400Wh/kg,体积密度750Wh/L ,续航提升35% ,已进入多类工业无人机平台。

中创新航展示适配eVTOL的高功率电池,能量密度超300Wh/kg,支持8C持续放电 ,聚焦飞行续航性能;亿航智能联合欣界能源推出“猎鹰”锂金属固态电池,能量密度达480Wh/kg,循环超1000次 ,eVTOL续航提升至48分钟以上 。

“新型电池	”时代到来

产业链企业亦开始介入系统集成与平台适配。海目星联合欣界能源启动5GWh固态电池产线建设;先导智能展示其飞行电池超高倍率圆柱产线,已进入客户调试环节。

飞行电池成为固态电池工程化验证的重要接口,也在低空经济打开新的增长预期 。部分产品已在eVTOL 、无人运输、特种作业等场景进入中试应用阶段。

▌制造外延与本地化协同成为企业共识

随着产能布局全球化与合规门槛同步抬升 ,中国电池企业在本届CIBF展会上普遍将“本地制造+标准适配”作为海外业务拓展的基础策略。
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,当前出海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输出问题,而是产业链条转移与标准体系接入的多重协同 。

“是产品出海 ,还是技术出海,抑或是产业链出海?企业应结合海外制造能力、当地认证标准与客户协同能力进行系统性评估。”王泽深说道。

宁德时代在展会中介绍了其全球制造体系布局,包括德国工厂已投产 、匈牙利工厂在建、西班牙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推进;并通过港股IPO推动欧洲本地供应网络扩展 。该公司同时推进与海外主机厂的深度集成开发 ,包括快充协议、电芯尺寸与包封标准的适配。

国轩高科同步展示德国哥廷根工厂的产线规划 ,已与欧洲整车企业开展配套开发工作。该公司表示,2025年起将以本地制造为依托,逐步构建“开发-制造-验证 ”闭环体系 ,2025年一季度海外装车量同比增长108.2% 。

比亚迪展示其固态电池量产线模型的同时,也披露其在欧洲 、东南亚的产能布局思路,其根据不同市场法规设计电池系统与平台化产品 ,但暂未披露具体合资或落地项目进展 。

先导智能方面则提出“全球工程复制+本地制造+本地服务”的一体化出海模型,强调设备交付不再以单点工艺为终点,而是以整线组织能力、运维支持与认证导入为出口组成部分。

文章推荐

  • 青岛新冠/青岛新冠洋食品有限公司

    多家头部企业围绕固态电池发布材料与整线方案,工程验证能力成为主线竞争点。钠电、氢电技术进入系统验证窗口,飞行平台成为高比能测试场景。作者| 唐植潇第十七届中国世界电池技术交流会/展览会(CIBF2025)近日举行。当前,新型电池体系进入制造验证与应用测试的交界期,不同技术...

    2025年05月19日
    0
  • 中国代表团:38 篇文稿在 ITU-R 会议均被采纳

    多家头部企业围绕固态电池发布材料与整线方案,工程验证能力成为主线竞争点。钠电、氢电技术进入系统验证窗口,飞行平台成为高比能测试场景。作者| 唐植潇第十七届中国世界电池技术交流会/展览会(CIBF2025)近日举行。当前,新型电池体系进入制造验证与应用测试的交界期,不同技术...

    2025年05月19日
    1
  • “新型电池”时代到来

    多家头部企业围绕固态电池发布材料与整线方案,工程验证能力成为主线竞争点。钠电、氢电技术进入系统验证窗口,飞行平台成为高比能测试场景。作者| 唐植潇第十七届中国世界电池技术交流会/展览会(CIBF2025)近日举行。当前,新型电池体系进入制造验证与应用测试的交界期,不同技术...

    2025年05月19日
    2
  • 【湖南省昨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,湖南新增确诊病例1例具体情况公布】

    多家头部企业围绕固态电池发布材料与整线方案,工程验证能力成为主线竞争点。钠电、氢电技术进入系统验证窗口,飞行平台成为高比能测试场景。作者| 唐植潇第十七届中国世界电池技术交流会/展览会(CIBF2025)近日举行。当前,新型电池体系进入制造验证与应用测试的交界期,不同技术...

    2025年05月19日
    2